之前有分享過我的 2010 Mac Pro 5,1 一路以來的升級過程,這陣子我又改了顯卡,這裡再次分享一下。
目前以 macOS 來說,顯卡這件事情基本上大局已定了,畢竟蘋果早已在使用自己開發的 GPU 了,就是說,Nvidia 是沒可能的,這和蘋果與N家老早就鬧翻有關,這裡就不再提了。而 AMD 還可以用一陣子,因為目前蘋果仍有一款 intel 的『可擴充』機種仍在支援中,就是 2019 Mac Pro,所以只要 AMD 有新卡,通常不需要太久,macOS 就會支援了,或是某些一開始只用在 macOS 上的 AMD 卡。反正,關於使用 AMD 顯卡在 macOS 上來說,這事情應該還能一直到 intel 機種被蘋果完全棄守為止。根據蘋果對 Mac Pro 一貫的支援態度來看,基本上到 2029 年應該都還能用,總之除非蘋果完全擺爛,不然 AMD 的卡在 macOS 上還能用蠻久的啦,這是我的觀察,畢竟 Mac Pro 很貴,太早棄守會惹來民怨,蘋果得自覺一點。
至於為什麼這次我又想升級顯卡了呢? 老實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純粹就是 It’s let me happy,改這台 Mac Pro 讓我覺得開心,就像我在改車一樣的感覺。目前我主力在工作使用的電腦是 M1 Max/64G/2TB,性能是好的不得了,又快又省電,沒啥好挑剔的,但我在家裡有時也會使用 Mac Pro。我住的地方是老式的透天錯,有一二樓,我通常回家後會把筆電擺在樓下,而樓上有其他的桌上電腦,比方 Mac Pro 和 WinPC,我通常只有在想用電腦又想一邊抽煙的時候才會在樓下,樓上是不抽煙的,所以當我待在樓上的時候就會用 Mac Pro 了。
那麼,那台 Mac Pro 我之前的文章應該有提過,我若一旦想跟上較新的 macOS 的話,我將不得不放棄 Nvidia 的顯卡,在放棄使用之前,它已經升級到 GTX1070 Ti 了,但自從我進行韌體更新(為使它支援 M.2 SSD 開機)後,我就只使用 RX560 了,懂得人就會知道落差有點大,但我其實也不會使用 Mac Pro 去打遊戲,而我近年來設計又少做了,偶爾做也不是什麼高負重的工作,即使有,其實 RX560 也蠻夠用的,只要別想著之前用 GTX 1070 Ti 就好。
然而我這段時間又開始有點癢了,起因是前陣子我發現我現在在用的 OpenCore 的開機引導程式正式支援 256GB ECC 記憶體的設置了,當然我還沒有打算現在改那個,但我就在想,也許哪天我會想改,然而在相關的討論串文章中我又注意到,大家開始使用 RX580 『以上』的顯卡了,比方 RX 5xxx 和最近的 6xxx 系列,主因是 macOS 有內建的驅動程式,這點我之前就知道了,但之前之所以我沒有很大的興趣,主因是電源問題。
2010 Mac Pro 雖然本身的電源有千瓦級別,但它的供電接頭和 WinPC 是兩回事,而若要使用大瓦數顯卡,若不從電源拉線,通常得預設使用 200W 以內的顯卡比較安全,也就是 PCIE 的電源加上主版可額外擴充的兩個小6PIN插座轉接供電,這相當於 75x2(6PIN) + 75(PCIE) = 225W 的電源。而這個供電的頂端,剛好可以使用 RX5700 XT,然而問題不是像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自從當年某顯卡從 PCIE 吃太多電導致主版燒毀事件以後,現在的顯卡廠商基本上預設不會從 PCIE 吃滿額的電力了,也就是雖然 PCIE 可以提供 75W,但根據『多方消息指出』,你最好就當做它最高只會汲取45W甚至只有30W即可,這樣就變成 (75x2) + 30/45 = 195/180W。然而還有另一個問題,過載保護,兩個小6PIN雖然能提供 150W 的總電力,但正常來說,主機板通常會有過載保護,也就是不會允許它總是滿額或超額使用,所以 75W 的小6PIN 預設它可能會少一點,這點不是絕對,但抓點餘裕總是好,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改 RX5xxx 系列的顯卡興趣缺缺的原因,通常只要查顯卡型號的 TDP 就可以知道它的電力需求了,而 RX5700 XT 的 TDP 也要 225W。
至於 RX580 沒裝,則是當年那些礦工們的緣故搞的我沒卡可買,要不然就是離譜誇張的盤子價,既然不想當盤子,那就只好 RX560 一直使用至今了(不過我怎麼還是在當年買了 RTX 3060 Ti 時又當了一次盤子就是)。剛才我說的電源問題都有解法,一種是直接從電源拉電,但接頭需要改,有現成的也有 DIY 的(需要謹慎的按圖施工,千萬不可以接錯線),另一種是在主版兩個小 6PIN 使用使用平衡電源管理接頭(EVGA PowerLink),這樣就不會讓 75 x2 超載了,不過這些解法我是有點懶啦,Mac Pro 重的要命,我沒事不會想去搞它,所以一直不太想動。
但自從 RX6xxx 的驅動被 macOS 內建了以後,我就開始想改了,因為 RX6xxx 的電力需求和 RX5xxx 可以說是天與地的差別,製程進步的關係,所以 RX6xxx 比上一代省電不少,加上之前看到論壇有人釋出 RX6xxx 可刷機的韌體以後,我就蠻想改了。好死不好,前陣子 Vera 有些剪片需求,她本身就是在做編導的,不過通常只會在公司工作,但她上次想用它來剪她弟弟結婚的影片,就發現 RX560 在剪片上真是不可原諒的慢,我就說如果妳有很常的需求,那我買一台 M2 什麼的給她吧,但她又說其實只有偶爾,我就說,好,我改。所以,需(理)求(由)有了以後,我就又開始找卡了,現在 RX6xxx 的價格比起礦災的時候真的甜多了,我的選項有 RX6600/6800/6900 XT 這幾種,6700 不行,因為 macOS 沒有支援,別問我為什麼,去問 Tim Cook。再比較過那幾張現在能用的卡以後,我發現 RX6600 XT 是我可以在不改電源的情況下,所能使用的最好的卡,這不像RX5700 XT 那樣需要賭人品的(論壇有人賭,也宣稱沒問題用了很久),而是 RX6600 XT 的 TDP 只有 160W,之前最後使用 N 家時的 GTX 1070 Ti 的 TDP 180W 都沒問題了,160W 更不用說了,而 RX6800,含以上的,不管有沒有 XT,TDP 起跳就要 250W 了,所以,有時候沒得選擇反倒是最好的選擇,既然我不想改電源,那麼這裡毫無懸念,就是 RX6600 XT 獲勝。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雖然 macOS 有內建 RX6xxx 的驅動,但是對 Mac Pro 5,1 來說,不是直上,跟改車一樣,有直上大家都爽,但這裡還真的不行。需要兩個先決條件,首先,你的作業系統必須至少 mocOS Monterey 以上,因為驅動從 Monterey 才有內建。再來就是,因為買到的基本上都是 WinPC 版的顯卡,所以需要刷 BIOS ,把卡片刷成 mac 可以辨識的,而且這事情基本上是必做的,因為世界上其實沒有所謂 Mac 版的 RX6xxx 的商品,可能有人會好奇,既然作業系統有驅動,那怎麼會沒商品? 這問題也不難理解,請問 Mac 目前產品線中哪一台可以讓你自己裝顯卡? 只有 2019 Mac Pro,但偏偏 2019 Mac Pro 只能裝『apple 獨家販售』的官方顯卡,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其實並沒有這種商品的緣故,喔另外刷韌體這事情也必須在 WinPC 上進行,不能用 BootCamp 開機的 Windows,剛好我有一台很少在用的 WinPC 遊戲機,所以我可以刷韌體。
總之,卡片買了、韌體也刷了、也裝了,用起來是沒啥問題,編輯 4K 影片很順,可以說很快,另根據 Blander 測試 GPU 來看,這張卡的顯示性能只差 M1 Max 一些,當然整體性能不是只有看顯卡而已啦,但一台 2010 的電腦,至今還能現役使用,顯示性能也還能跟上主流,實在該偷笑了。哪天等 RX7xxx 有支援的時候,再看有沒有機會玩看看了。好了說了這麼多,這台電腦目前的配備和我平常會用的工作大致如下:
配置
2010 Mac Pro 5,1
macOS Monterey
X5690 x 2、128 GB DDR3 ECC Ram、RX6600 XT
M.2 SSD 1TB/500G、SATA2 1TB SSD、SATA2 2TB HDD(做為時光機備份碟)、SATA2 1TB HDD x 2、BT4.0/WIFI AC
常用工作
Adobe PS/AI/LCR/XD、angular 開發、flutter/Dart 開發、Docker、php、node/Express/JS/TS 、SCSS/CSS、xcode。
以上當個參考了,目前就我所知,若使用 OCLP 做引導開機,可以跟到 macOS Ventura,加上記憶體如果真有需要可以搞到 256GB,而顯卡的部份將來 RX7xxx 應該只是時間問題,因為 2019 Mac Pro 需要,所以 macOS 勢必會支援,因此到時候還有得玩,搞不好哪天這個 2010 Mac Pro 5,1 還會再有下一篇吧。
最新情報
就在昨天,得知 OCLP 已經正式支援 macOS Sonoma 了,確認 2010 Mac Pro 5,1 可以安裝,這....好像很快就會有下一篇的節奏....
下一步的計畫
目前會先等待 macOS Sonoma 在 GPU 方面的支援,現階段就我查詢所知, OCLP 尚無法支援 GPU 編碼加速,這樣我是不會升級的,等他們搞定了以後我再上。另外就是,我上次看到有網友分享雙 CPU 機型在使用記憶體三通道的性能差異,論壇一直以來總是有人說三通道的差異沒有差很多,我就覺得很奇怪,沒差很多的話幹嘛這樣設計,後來看到有網友分享實測,驚訝的發現性能差異相當大,有些項目的性能超過了 100%,平均也有 5~8x% 以上的增幅,前提是你使用雙 CPU 機種,這等於就是將雙CPU多核心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的玩法,而單 CPU 機型的差異就沒這麼大了。
就像改車一樣,平常改車喔,你要改什麼東西才能得到 50~1xx% 的性能提昇? 要花多少錢,結果雙 CPU 機型在三通道下竟然有如此大的性能的差異,不改都對不起自己了,沒想到居然用了這電腦這麼多年現在才看到實測數據,以前都聽人家說沒有太大差別啦,馬的隨便都超過50%叫做沒太大差異喔? 真是人云亦云!
考慮到目前的記憶體是 128GB,我又不想讓它變少,因為三通道要使用三的倍數,所以現在是 16 x 8,假如我想享有三通道的性能優勢以及不少於 128G 的記憶體,那就要改成 32 x 6 = 192GB,這樣也不錯,我確實見過有人使用這個數字,要嘛 32 x 6,要嘛 16 x 6,所以下一次再改的話,大概就是等 OCLP 支援顯卡硬體加速,以及 192GB 三通道,還有我想改一張卡,就是 PCIE M.2 + USB 3.2(thunderbolt) Type-C 的擴充卡,上次見到有人裝這卡,樂的不得了,那我也要( 嘟嘴